国产光刻机领域正迎来一场足以改写行业格局的大动作 —— 上海微电子(SMEE)的借壳重组已进入收尾阶段。
这场涉及 6000 亿量级资产注入的操作,不仅要在 A 股市场竖起半导体新旗舰,更被视作中国高端制造突破 "卡脖子" 技术的标志性事件,甚至可能在半导体设备赛道催生出首只 "10 倍潜力股",给资本市场注入强劲动力。
技术攻坚与产能扩张正形成双轮驱动的态势。
目前,上海微电子已实现 28nm 浸没式光刻机的量产,这一步直接让国产光刻机站稳了实用化的关键节点;更值得关注的是,其国产 EUV 光源技术已完成原型验证,意味着向全球顶尖技术梯队的冲刺按下了加速键。
按照计划,2025 年企业将新增 100 台光刻机产能,同时砸下超 200 亿元攻坚 EUV 技术 —— 这样的扩张速度远超常规融资能力,也让对接资本市场成为必然选择。
展开剩余68%这场借壳重组背后,藏着三重深层逻辑。
首先是技术安全的底线思维。
光刻机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 "皇冠明珠",从光源波长到数值孔径,每一个核心参数都关乎国家战略安全。选择借壳而非 IPO,能避开后者严苛的信息披露要求,最大限度减少技术细节外泄风险,与 "自主可控" 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。
其次是资本效率的极致追求。
比起 IPO 平均 1-2 年的审核周期,借壳能实现 "闪电式" 资本对接。参考当前半导体设备行业平均 80 倍的市盈率,6000 亿估值需要年净利润达到 75 亿元;而上海微电子 2024 年净利润已突破 15 亿元,复合增长率高达 45%,这样的成长速度让资本效率优势格外突出。
最后是国资体系的协同效应。
作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,选择集团内部 "壳资源" 重组,能大幅降低跨主体整合成本。这既响应了 "提升国资证券化率" 的政策号召,又能通过资产注入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升级,最终形成 "技术突破 - 资本加持 - 产业升级" 的良性闭环。
这场重组的影响远不止于企业自身。光刻胶、特种气体、精密零部件等上游供应链将直接受益,整个半导体板块也可能迎来价值重估。再加上《集成电路产业条例》的税收优惠、大基金三期 500 亿专项注资的政策托底,上海微电子正带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向更高战略维度冲刺。
资本市场早已开始关注相关概念股的机会:
上海电气:控股 61.4% 的电气风电,符合 "同业归核" 逻辑;
上海国投:旗下的华建集团,手握不少未上市硬科技资产;
张江高科:因参股上海微电子(持股约 10.78%),成为光刻机产业链生态整合的关键角色;
茂莱光学:作为 DUV/EUV 光学模组核心供应商,其 30nm 分辨率的曝光物镜更是硬核支撑。
而最受关注的,当属被视作借壳 "最优解" 的标的:(芝晓莱炂忠耗:诺诺聊市,緦“狐”淋取)
它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国资委旗下,实控人一致;
已计划转让 43% 股权给微电子,且微电子董事长已赴任该公司副董事长,股东大会落地后随时可能停牌;
因利润下滑成为集团内优质 "壳资源",加上微电子董事长兼任上海电气集团副董事长的人事布局,都为重组铺路;
更重要的是,其主营单一、规模小,注入微电子资产后可直接更名,股价潜力被广泛看好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及操作仅供参考,不指导买卖,不保证收益,据此入市,风险自担!
发布于:江西省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